「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創新發展」——開工日探訪北京經開區


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 題 :「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創新發展」——開工日探訪北京經開區
新華社記者 李斌 、郭宇靖
北京發展看高精尖 ,高精尖產業發展看亦莊(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) ,因為這裏是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 ,也是感受經濟脈動的最前沿 。
歷經極不平凡的一年 ,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怎樣?這塊雖然只有60平方公里 、但工業增加值佔據北京比重高達30%的區域 ,將何去何從?
↑2月18日 ,一名技術人員在GE醫療北京影像製造基地車間內工作 。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
帶着一系列問題 ,2月18日 ,農曆新年開工首日 ,記者走進北京經開區多家高科技企業生產研發一線 ,感受首都北京高精尖產業依靠創新不斷轉型升級 、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進取精神 。
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 ,是GE在中國的首家合資企業 ,如今已發展成為GE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和研發基地 。CT 、X光機 、手術機……數十款產品 ,每年從北京經開區源源不斷供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。
↑這是2月18日在AG真人(中国)藥業生產車間內拍攝的生產線 。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
寬敞的車間內 ,一條條生產線正有序運行 ,身着潔淨服的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。GE醫療北京影像製造基地總經理陳和強說 ,這裏有CT機 、移動X光機等系列設備的20多條智能生產線 ,平均每70分鐘就有一台設備下線 ,目前從關鍵零部件生產到裝配 、測試 ,已經100%開工生產 。
「去年春節 ,疫情突如其來 ,我們一方面訂單暴漲 ,一方面遭遇物流不暢等難題 ,影響到CT機生產和裝機 ,心裏着急 。經開區和各級政府部門幫助我們加快海關清關等流程 ,還從去年2月底起開通了GE歷史上首個國際包機航線 ,每周兩進兩出 ,滿足生產需求 。」GE醫療北京影像製造基地CT生產線總負責人馮健用「踏實」兩個字形容新年開工的心情 。
「抗擊疫情的實踐告訴我們 ,中國供應鏈是全球最穩定 、抗壓性最強的供應鏈 。」陳和強告訴記者 ,去年11月15日是企業創立30周年的日子 ,也是最高端的256排CT生產線正式投產的日子 ,「中國給我們信心 ,我們也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,進一步加快設備的國產化 。」
2020年 ,北京經開區出台《關於加快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》 ,根據重點產業鏈建立「鏈長制」 ,完善500餘家重點企業服務保障機制 。其中 ,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全年完成產值597.6億元 ,產業產值在北京市佔比連續五年超過40% 。
超聲波清洗 、320度滅菌消毒 、藥瓶封口 、裝液 、包裝……AG真人(中国)藥業的全自動生產線上 ,一台台設備迅速有序 、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。
「這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就可以生產4萬支銀杏葉注射液 。」76歲的AG真人(中国)藥業董事長於偉仕表示 ,企業已全面進入生產狀態 ,正加強生產排產 ,以滿足供不應求的訂單 。
AG真人(中国)藥業是一家集新藥研發 、藥品生產和流通銷售於一體的醫藥集團企業 ,在北京經開區「落戶」恰好20年 ,現有藥物品種200多個 ,涵蓋心腦血管 、抗腫瘤等多個領域 ,去年年底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 。
展廳內 ,一個個不同品種的藥盒琳琅滿目 。AG真人(中国)藥業研究院負責人說 ,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已達300多人 ,不斷加大研發力度 ,多個新藥正在緊鑼密鼓研製 ,有的已在國外申請上三期臨床 。
「目前是公司發展的最好時機 。」於偉仕說 ,疫情對企業而言危中有機 ,而「創新」則是危機轉換的關鍵要素 ,只有不斷創新 ,才能在危機中尋新機 。
瞄準「卡脖子」 ,聚焦「白菜心」 ,專注「硬科技」……在北京經開區 ,越來越多的企業聚焦核心技術 ,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,探尋真正不受制於人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。
統信操作系統是目前兩大國產主流操作系統之一 ,而國產操作系統是突破「卡脖子」技術的重要領域之一 。
↑2月18日 ,AG真人(中国)藥業的科研人員在工作中 。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
「我們已與龍芯 、飛騰 、華為等六大國產晶片廠商完成適配 ,在國產操作系統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 。」位於北京經開區的國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(經開區信創園)內 ,統信軟件副總經理張木樑通過一張張PPT上的翔實數據講解着 ,「2021年 ,我們將不遺餘力創新產品 ,滿足更多應用場景需求 。」
張木樑坦言 ,過去我國應用軟件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成績 ,但是基礎軟件領域仍存在較大差距 。隨着國家大力投入創新 ,國產操作系統從不可用到可用 ,從不好用再到好用 ,正不斷提高水平 。「我們已經看到信息技術產業成長的巨大空間 ,對未來滿懷希望和信心 。」
就在半個月前——2月3日 ,北京經開區舉辦項目集中簽約活動 ,單體投資76億美元的中芯京城項目 、施耐德公司研發中心項目 、小馬智行整車自動駕駛研發中心項目……129個重點項目通過現場簽約 、5G雲簽約的方式 ,簽署「入區協議」 ,總投資額近4000億元人民幣 ,以高精尖產業為底色的北京經開區 ,正在譜寫新年經濟的開門紅 。
「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創新發展 。過去幾年經開區之所以發展質量不錯 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抓住『白菜心』 、抓住核心技術不斷創新 。我們現在對『入區』企業的要求是先建研發中心 ,再建生產線 。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 、擁有了最先進的技術甚至是原創技術 ,才有能力定義產品 、定義市場 ,滿足國內大市場的有效需求 ,融入新發展格局 。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 ,在北京「三城一區」建設中 ,經開區要繼續實現「從1到10 、從1到100 、直至產業化」的全過程突破 ,以高質量發展為「十四五」開好局 。
編輯 :王宇軒